徽商银行

安徽泾县:云岭之上飘扬乡村振兴新画卷

值班编辑一 发表于 2019-3-12 1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惊蛰时分,皖南山区已是一片浅绿。行进在安徽泾县云岭镇的山间道路上,路边性急的桃树、杏花争相鼓起了花苞。路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有人来参观新四军军部,有人是为了购买绿色农产品及云岭锅巴等特产。


“北有延安宝塔,南有云岭烽火。”继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新四军。1938年8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入驻云岭,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作为革命老区,云岭那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一度阻碍了这里的发展。如今,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及泾县“三乡工程”的推进,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茬茬乡亲正在回归、一片片乡景正在蝶变。


“家乡这俩年的变化,大得不得了。”返乡农民工徐年宝说,以前在外务工,照顾不了家人,这两年借着乡里发展产业的好势头,回乡工作。“以前大家打招呼都是‘去山上干活呀’,现在都是说‘去上班呀’。”


徐年宝所工作的企业,是返乡务工人员王静华创办的星火锅巴厂。


“我姓王,目标是做中国的锅巴王。”王静华拿起一块锅巴介绍,过去山区人家吃饭时不准吃锅巴,要把锅巴攒起来晒干,以备春荒。锅巴一度是新四军的战备粮。


王静华回忆,他在上海务工时,总也忘不了家乡的锅巴。和诸多在外的乡亲们交流时,发现大家都念叨着这一口。王静华瞅准市场后,卖掉在上海的房子,返乡创业开起锅巴厂。

LOCAL201903111105000335067464408.jpg



“我在外是大厨,特长就是创新菜肴。我做锅巴,要点就是创新。”王静华说,以前都是手工做锅巴,产量低不说,质量也时高时低。王静华自己动手设计图纸,到上海定做设备。当其他锅巴厂也上机械设备时,王静华又先后开发了蘸酱锅巴、辣味锅巴等,一直引领着市场。


“前段时间推出的‘蟹黄味锅巴’火了,目前订单很多,正在招聘工人扩大产能。”王静华说。


现在,王静华的锅巴厂年产锅巴三千多吨,年销售突破亿元,既解决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难的问题,还长期为贫困户安排工作岗位59个。


“以前,大家想在家门口上班,但没岗位。乡村振兴怎么办,谁来干?我们经过调研,决定将‘三乡工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乡村振兴。”泾县县委书记耿鹏说,泾县倡导市民下乡、鼓励能人回乡、支持企业兴乡,利用政策、资金的杠杆,撬动社会、市场的力量,把人才、资金、技术引向农村,增强乡村发展的“内动力”。同时,注重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收入,从而探索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泾县方案。


LOCAL201903111105000438866309094.jpg


在云岭镇,越来越多人一门心思扎进了乡村振兴的事业里。在外务工人员方真武有感当前乡村振兴的政策好,决定大干一番,返乡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村里种植玫瑰、牡丹、芍药、月季等花卉,打造千亩花海。


云岭镇副镇长汪加龙说:“家门口的企业多起来,不仅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还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岗位、贫困户土地入股、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等途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耿鹏说,在因地制宜找好适合产业的同时,当地挖掘红色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针对丰厚的红色文化,云岭开辟‘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重走新四军之路’等特色旅游项目,努力把云岭镇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的样板和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李家林)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全国经济普查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82302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