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泾县消失二十多年的独特技艺,如今废墟一片...

值班编辑一 发表于 2019-3-12 07: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在泾县,提到宣纸,世界闻名。
但是在泾县,除了宣纸,
曾经还有一种也是红遍大江南北,
它叫三六表纸,也称表芯纸,也是竹纸。
如今已消失二十多年,
你还记得吗?




三六表纸与宣纸主要差别在于原料,三六表纸主原料就是我们泾县的毛竹。“金蔡村,银孤峰”,这是当年对这两个盛产毛竹的乡镇,带来的经济地位的称呼。

在记忆中,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孤峰、田坊,三六表纸制作是家庭的主业。男青年捞纸,女青年晒纸,当年是农村年轻人的体面工作。


这三六表纸有什么用处?
三六表纸,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祭祀,其次用于包装用纸,包装中药、食品、盐、糖、糕饼等,亦可用于书法练字、厕纸等用途。


一张薄薄黄色的三六表纸
需要一年时间才能从竹子变成纸
其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
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去回忆下这种纸

纸原料:一、下青山:

下青山就是每年小满节气前后到竹山上砍下当年刚长出的嫩竹,(当地人称为砍麻)砍麻时间比较赶,人也相当累。嫩竹因为天气温暖一天比一天老,太老的竹子就不能作为原料使用了。


砍下的竹麻还需去竹枝,截成约大半人高的段,再剖成片状,扎成一捆一捆,便于挑走。




二、挖湖塘,腌料:

在孤峰,只要家中有竹山的农户,家中肯定要挖一个湖塘,湖塘也就是一个大深坑,用来腌制竹麻用的。


腌竹麻(料)时,湖塘底部铺上生石灰,放一层剖好的竹麻,再铺一层生石灰,再铺一层竹麻,直到湖塘铺满,最上面的竹麻上一定要铺上稻草。最后湖塘内灌满水,腌制约一年。





腌料后,记忆中记得大约在七八月份,天最热的时候,湖塘里必须换水,放去湖塘里的石灰水,再灌上山中清澈泉水,这个过程称之为洗料。记得好像秋季的时候还得洗一次。这个清洗目的是为了冬季造出纸的颜色更美观。


我们小伙伴最喜欢洗料的时候,因为家家放下的石灰水,顺河流淌,浓烈的石灰水使河里的小鱼泥鳅虾米螃蟹都藏不住了,小伙伴们能天天下河抓鱼,非常开心。


三、做纸:

每年到了冬季,
家家户户就开始做纸了。
纸槽,纸棚是家家必备的造纸设施。





01


打浆,那些腌制过的竹麻(料),把料挑到纸槽上方的打浆机池子,经过四五十分钟柴油机带动的刀具把料打成碎泥后放入纸槽桶。纸槽桶是一个砖头水泥砌起来的长约3米,宽约2米,半人高的池子。





02
捞纸,料的碎泥放入槽桶后,加满清水稀释,水中加入粘膏。粘膏一般常用香叶子树叶(音名),也有用榔树叶、杨桃藤等制成纸药。使用香叶子树叶时,就地到山上采集几百斤,放在锅里,添加少量石灰,套上一只大木桶,加水焖煮三天三夜,得到的粘液叫粘膏。





捞纸是一门技术活,师傅用特制的竹帘捞纸,捞纸方法和宣纸一样。80年代,90年代初,男青年由师傅带着学习捞纸技术,技术好坏决定着晒出成品纸的质量。


03

干搞,捞纸师傅一天捞的湿纸坨也有小半人高,需要压榨水分,湿纸坨放在木枕上。先用一压杆,用手缓慢下压,后加2个小枕,换牛皮缆(后改用麻绳)与木杠制成的绞杆,压到两面平整,就基本上干了。为测试纸帖的干湿度,用手按纸帖边,如按不进去就说明干了。压榨好的纸坨直接背到纸焙笼里晒。

04
晒纸:纸坨用麻铁切好纸角,做边,用刮子刮松纸坨,这样做便于晒纸的姑娘们轻松揭下每张纸,晒到焙笼上去。
晒纸屋为“焙笼”,屋内有焙墙,两面都可以晒,一人负责一边墙。将湿纸从纸坨上分张揭下后,用纸刷将湿纸贴在焙墙上,从上到下晒四张。

焙墙如果不太粘,还时不时的刷上一层米汤增加粘性。

晒纸刷把:刷把记得是松树叶子(松针)做的,这个东西不好描述,应该和晒宣纸的刷子差不多。(因我没有亲眼见过晒宣纸的刷子,图片上看到很像,也有可能是一样的)



收纸:晒好的放于纸架上,36张为一刀,144刀为一担,前后两刀错位,大约间隔5毫米距离,36张纸沿着长边对叠起来。
晒纸的场所,当年也是农村最热闹的场所,不仅冬季里里面温暖如夏,更重要的是有姑娘就有小伙前往,跑的勤快的小伙在焙笼里谈个姑娘回家的太正常了。




05

烧焙笼,别看这两面晒纸墙,热量来自于烧火。大清早要烧上大量的柴火烧热焙笼,柴烧少了,热量不够,纸张不易干,还容易掉落。


主人家每年都需要准备大量的柴火,扎成捆,家家屋前屋后堆成小山一样。对于当年的我和小伙伴们来说,最喜欢的还是堆柴的地方,爬上趴下,弹跳无一不玩的。


一想到砍柴,就想起小时候路边小山到处是映山红,为何当年的映山红会如此红?也许就是当年每座小山每条河边都会被砍的干干净净地有关。映山红才会在春季发芽开花争艳。


90年代末,不知怎么的,
每家每户都放弃制作三六表纸。
或许是机器代替了手工,
又或许三六表纸终究走不上主流,
就这样,渐渐的消失了!
不过,
当年那片繁忙的景象却一直记在脑中!
你还记得泾县的三六表纸吗?
文中过程是小时记忆,
若有差错,请行家指点补充!


文章来源:原创,部分图片来源: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全部回复8 显示全部楼层
华盘人 发表于 2019-3-12 15:14:00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工艺已经要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致多行不义者 发表于 2019-3-13 0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不了主流,但仍有一定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丁东框 发表于 2019-3-13 1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巾
和红梅卫生纸
干掉了三六表
祭祀的消耗比较少
随后冥币成了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丁东框 发表于 2019-3-13 10: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年还在全网找三六表,绝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贾荣杰 发表于 2019-3-13 14: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东框 发表于 2019-3-13 10:30
我去年还在全网找三六表,绝迹了

真正的竹子做的三六表纸肯定绝迹了,现在市场上黄色纸全是垃圾做的,不过反正是祭祀用的,不讲究了,能烧的着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华盘人 发表于 2019-3-14 11:19:33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工的三六表因人工费太高,机器替代了人工,导致这种做纸的工艺失传。目前在50岁左右年纪的人还能全套生产出来,以后的应该就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华盘村 发表于 2019-3-16 19:01:25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说的已经更新了,我们童年的记忆,操作完全是手工业,那时候原料是人踩出来的。

点评

是的,最早是有大石碾碾料的,还有脚踩料,牛踩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7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值班编辑一 发表于 2019-3-17 08: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盘村 发表于 2019-3-16 19:01
你这说的已经更新了,我们童年的记忆,操作完全是手工业,那时候原料是人踩出来的。

是的,最早是有大石碾碾料的,还有脚踩料,牛踩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热门推荐


全国经济普查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82302000041号